| | |
| | 更改了 “性能確認” 的定義,增加了 “溫控柜”“冷藏箱”“保溫箱”“溫度監測系統” 的術語和定義 |
| | 增加了人員資質、設備校準、模擬物選擇等驗證基本條件的內容(第 4 章) |
| 有測點終端準確度測試;有溫度記錄儀校準要求;極端環境溫度控制要求明確;對溫控倉庫均勻性布點數量等要求相對簡單 | 刪除了測點終端準確度測試;刪除溫度記錄儀校準要求;更改了極端環境溫度條件下確認的表述及內容;增加了溫度偏差等不應高于 ±3℃的對象、外部環境溫度保持 0℃以上的驗證要求;細化了溫控倉庫均勻性布點數量等多項要求,增加了斷電保溫測試最長時間的要求、非聯動溫度控制系統數據采集時間要求 |
| | 增加了溫控柜性能確認的內容(第 6 章),明確溫控柜包括冷藏柜、冷凍柜等,且規定溫控柜驗證數據有效持續采集時間不應小于 24h |
| 有測點終端準確度測試;有溫度記錄儀校準要求;極端環境溫度控制要求明確;對出風口、死角設置測點位置等要求相對簡單 | 刪除了測點終端準確度測試;刪除溫度記錄儀校準要求;更改了極端外部環境的表述;增加了確定溫控車預冷(熱)的最短時間要求;更改了差值的要求、空調或制冷設備的表述等;細化了出風口、死角設置測點位置等多項要求,增加了斷電保溫測試最長時間的要求、雙溫控系統的溫控車輛驗證方法 |
| 未明確運輸中途無開箱需求相關要求;對保溫箱配置方案溫度分布測試要求不明確;開箱取出模擬物時間要求不同;有春秋實際線路性能確認要求 | 增加了運輸中途無開箱需求的要求;增加了對保溫箱所有配置方案進行溫度分布測試的要求;更改了開箱取出模擬物的時間要求;刪除了春秋實際線路性能確認的要求,增加了沒有熱容特性相當的模擬物的要求 |
| 有溫度誤差要求;有系統在斷電、計算機關機狀態下的報警要求;有準確度確認要求;對即時通訊方式無要求;平面倉庫以及高架倉庫或全自動立體倉庫安裝測點終端的面積要求、測點終端安裝數量要求相對簡單 | 刪除了溫度誤差的要求、系統在斷電、計算機關機狀態下的報警要求和準確度確認要求;增加了即時通訊方式的要求;更改了平面倉庫以及高架倉庫或全自動立體倉庫安裝測點終端的面積要求,增加了儲存冷藏、冷凍藥品倉庫測點終端的安裝數量要求、冷藏和冷凍柜測點終端的安裝數量要求 |
| | 增加了證實方法標準要求(第 11 章),明確了冷點和熱點判斷標準和方法,規定應對驗證報告存檔并至少保存 5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