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農業行業標準《鮮切果蔬儲運技術規范》(NY/T 4706—2025)正式實施。作為我國首個針對鮮切果蔬儲運的行業技術規范,該標準從原料采收、加工、包裝、貯藏、運輸、銷售等各環節提出了明確要求,以提升即食果蔬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推動行業標準化發展。 該標準覆蓋鮮切果蔬“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流程管理。在原料采收與預冷環節,要求果蔬采收時輕拿輕放,避免機械損傷,并根據品類特性采用風冷、壓差預冷、冷水或真空預冷等技術,確保品溫快速降至0℃—10℃。在加工環節,明確消毒劑使用標準,規定加工車間須分區清潔、刀具定時消毒,且加工用水需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明確護色、脫水等工藝需使用安全的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致病菌限量等指標均嚴格對標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在包裝環節,要求鮮切果蔬的內外包裝材料須無毒、透氣、抗壓。在儲存環節,針對不同果蔬特性,標準提出差異化管控方案,規定非冷敏型果蔬(如生菜、菠菜、胡蘿卜)儲存溫度設為1℃—5℃,冷敏型果蔬(如黃瓜、番茄、青椒)儲存溫度設為8℃—10℃,熱帶水果(如芒果、香蕉)儲存溫度宜為12℃。在運輸環節,要求運輸全程溫度需嚴格控制在0℃—10℃,避免冷害的發生。同時,不應使用運輸過肉制品、水產品的車輛運輸鮮切果蔬,防止產品受到機械損傷和微生物污染。主持標準起草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段玉權表示,鮮切果蔬易受微生物污染和品質劣變影響,《鮮切果蔬儲運技術規范》通過全鏈條技術規范,為企業提供了可操作的技術指南,將大幅降低損耗率,提升消費者信任度。 業內認為,隨著消費者對便捷、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長,鮮切果蔬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鮮切果蔬儲運技術規范》的實施不僅為行業樹立了質量標桿,還將引導企業優化生產工藝,減少資源浪費,推動綠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有力推動我國鮮切果蔬行業邁入標準化、精細化發展階段。
-END-